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(Ⅰ):院内康复
临床工作中,总有患者家属咨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如何康复,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,并参考一些相关资料,整理了一篇小文,现发上来,供大家参考。
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,患者一般须住院治疗2周。在这两周的时间里,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指导下,有序地进行一系列功能锻炼。
第一阶段术后第1-3天(肌肉静力收缩和除患髋以外的关节运动)患者麻醉未消除之前,由家属行双下肢肌肉按摩,每隔半小时揉捏5~10分钟。患肢自主活动恢复后,主动行以下功能锻炼:1.臀收缩运动:仰卧伸腿位,上肢舒适地放于体侧,收缩臀部肌肉保持10秒,放松,双手用力撑,做抬臀动作并保持10秒,重复20次/组,2~3组/天。2.踝关节背屈背伸及环转运动:仰卧位主动最大限度屈伸、环转踝关节及抗阻训练。踝关节的活动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是显著的,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(DVT)的措施之一。运动时,避免髋内外旋,每个动作保持10秒,重复20次/组,3~4组/天。
3.股四头肌训练:仰卧位,膝下可垫一软枕或卫生纸卷,主动下压膝关节,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10秒,放松,重复20次/组,3~4组/天。
4.髌骨推移运动:仰卧位,推动髌骨上、下、左、右、旋转,重复20次/组,2~3组/天。
第二阶段第4-6天(患髋关节运动)1.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:(主动为主,被动为辅)抬高在30°以内,保持时间由5秒开始逐渐增加,10次/组,2~3组/天。
2.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:医务人员或家属可一手托膝下,一手托足跟,在不引起异常疼痛的情况下屈髋(小于90°)。运动时,前、外侧切口禁止患肢外展外旋;后侧切口禁止内收内旋。10次/组,2~3组/天。
3.仰卧位患肢夹枕内收运动:两腿间夹一软枕,主动夹腿内收,每个动作保持10秒,重复20次/组,2~3组/天。
4.由卧位到半卧位:摇高床头<90°,30分钟/次,2~3次/天。
第三阶段第7天开始至14天(平卧位-侧卧-坐位-站立-行走)
1.平卧位至侧卧:翻身时需医务人员或家属协作进行,一手托臀部,一手托膝部,将患肢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,并在两腿间垫上枕头,禁止内收内旋,30分钟/次,2~3次/天。
2.卧位到坐位:双手支撑坐起,屈健腿伸患腿,利用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将患肢移至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。
3.坐位到站位点地训练(拄拐,患肢不负重):患者移至床边,健腿着地,患腿在前触地,上肢拄双拐,利用健腿和双拐的支撑力挺髋站立。
4.站位到行走训练(拄拐,平地行走患肢逐渐少量负重):拄拐,健腿先向前迈进,患腿随后,拐杖随后或同时,患腿由不负重到部分负重。近几年来,通过不断总结经验,并根据人工关节厂商提供的数据,上述院内康复训练的周期一周以内。换句话说,就是术后3天,疼痛期过后就可以逐渐练习下床活动了。年老体弱患者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,下地负重时间亦应相应顺延。
|